專注條碼技術19年
條碼系統應用集成服務提供商
一、成本矛盾
沃爾瑪是第一強推RFID標簽的零售商,在2004年4月30日發表聲明:"RFID 能幫助我們在短期內提高滿意度,并最終在成本控制和持續保持低價格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并要求供貨商為所有的商品打上RFID標簽。沃爾瑪樂觀的預計在2005年底便能完成這項物流管理的改革。然而知道2007年1月1日為期供貨的100家大型供貨商才陸續完成RFID標簽的提供。不是沃爾瑪說話分量不夠,其主要原因是:RFID標簽太貴。波士頓ARM市場研究中心預計,僅僅是為了滿足沃爾瑪的要求,普通消費品的生產商將要花費130萬~230萬美元來實行RFID標簽,這樣的成本,小型供貨商當然不愿意承擔。目前RFID標簽的成本大約為20美分。RDIF標簽生產商美國Alien科技公司表示,年生產量超過100億個,標簽成本才能降到10美分以下。這樣的價格對于汽車、冰箱、電視、手機等商品可能不值一提,但對于燈泡、牙膏等低價商品來說,依舊太高了。對于RFID生產商來說成本問題更是一個兩難問題,成本太高,應用壓力大,成本壓得太低,制造業又失去利潤。目前,RFID和物流相關成本,只能通過整個供應鏈去平衡。但發展中國家往往處于供應鏈低端環節,對于成本控制有多少主動權呢?
二、安全性
物聯網時代中,人類會將基本的日常管理統統交給人工智能去處理,從而從繁瑣的低層次管理中解脫出來,將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到新技術的研發中。那么可以設想,如果哪天物聯網招到病毒攻擊,也許就會出現工廠停產,社會秩序混亂,甚至于直接威脅人類的生命安全。在互聯網時代著名的蠕蟲病毒在一天內曾經感染了25萬臺計算機,可想而知在市場價值更大的物聯網上,為了牟取利益而從事物聯網病毒的人將會更甚與互聯網。雖然有關專家再三表示物聯網是絕對安全的,但是這些專家對他們認為簡單的互聯網病毒都束手無策這番安撫人心的發言又能有多少分量呢?
三、隱私權
這也許將是物聯網推行過程中的最大障礙,當你的只能身份證或者說智能手機卡上打上你的一切信息,在全世界任何一個讀卡器上都能隨便讀取你的信息時,你走在大街上是否會有一種裸奔的感覺。盡管有人提出更具不同權限人讀取不同信息來保障個人的隱私權,但是在擁有高權限的社管部門前你依然赤裸裸的像他們提供一切:今天你幾點起床,早餐吃過什么。。。那這種一天24小時被全天候監視、監聽無隱私年代你是否做好了坦誠不公你一切的準備呢?